入境不用再“5+3”了,只需核酸阴性就可“0+0”。
就在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原有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随之而来的,还有出入境防控政策之变:按照最新方案要求,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将取消,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一并取消的,还有“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同时,公告提出,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消息一出,仅15分钟,某OTA(在线旅游)平台上的国际机票搜索量增长7倍,另一家平台的数据也显示,半小时内热门海外目的地搜索量同比大涨10倍,出境(含港澳台)机票、酒店搜索均达到三年来峰值。有些留学生将回国提上了日程,也有很多人准备安排上久违的出境游了。这也是“烟火气回归”在跨国流动层面的投射。
毋庸置疑,三年来,疫情在全球的扩散蔓延,对国家间正常交往的阻断、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清晰可见。在新冠肺炎当初肆虐之际,将“外防输入”作为严守出入境国门安全的要求,也是顺应时势的做法。而如今,随着新冠病毒在持续变异中传染性增加、毒害性减弱,及时调整优化防疫政策也是因时而变、因势而新。优化出入境相关政策,也是系统性政策调整棋盘中的落子。
尽管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但这来得并不突兀:从14+14、14+7到7+3、5+3再到0+0,从建立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到取消该机制再到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可以看到,我国出入境政策结合病毒潜伏期与致病性等因素因时因势动态调整轨迹,颇为明显。
如今,随着对新冠“乙类乙管”,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也是及时调整的应有之义。在国家卫健委前不久强调“会依法逐渐推进和加快入境隔离措施”的背景下,这也是靴子落地。